《大杜鹃:大自然里的骗子》
【资料图】
[英]尼克·戴维斯著
朱磊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大杜鹃(俗名“布谷鸟”)是闻名世界的“报春鸟”,长期受人喜爱,但一般人常常是仅闻其声而不见其形。在民间,人们也将它看作自然界里高明的“骗子”,模糊地知道它通常会欺骗其他鸟类去抚养自己的幼鸟,不过对它具体的“行骗技巧”并不清楚。本书不仅提供了对巢寄生鸟类之秘密生活的新洞见,还揭示了欺骗行为在自然界演化的奥秘;同时还告诉读者,巢寄生并不普遍,具有这种习性的鸟种不到1%,独立、负责任地孵化和抚养自己的后代是生命世界的主流。
>>内文选读:
前言(节选)
在英国,大杜鹃的叫声总会被公众热情相迎,直到1940年《泰晤士报》上每年都刊登“杜鹃首鸣”的读者来信。为了争当第一,有时会出现一些过于热切的声明。
如,来自皇家学会院士莱德克(Lydekker)先生的消息:
1913年2月6日。这天下午在花园里做园艺时,我听到了一声微弱的叫声,于是不禁问一旁共同劳作的园丁:“那是大杜鹃在叫吗?”话音未落,几乎在同时我们又听到了一声该种的两音节鸣叫,还重复了两到三次……毫无疑问,这就是大杜鹃了。
六天后,莱德克先生再次来信,写道:
1913年2月12日。很遗憾,跟其他许多人一样,我完全为2月6日就可能出现大杜鹃的观点所欺骗。我们听到的叫声来自附近工作的一名砌砖匠。我跟那人聊过了,他声称自己能够完全不借助任何器具,纯用口哨拟声就将相隔甚远的大杜鹃吸引过来。
尽管如此,并非所有的大杜鹃早先记录都是错误的。在某一年的另一封信中,同样通报了2月里的一个记录,招致了一位知名鸟类学家的质疑。两天之后,这位专业人士收到了一个邮递包裹,当中就装着一只大杜鹃的尸体。
在简·泰勒(1783-1824)为儿童所写的优美诗篇当中,也赞颂了大杜鹃活动所致的这种规律性的季节旋律。一个世纪之后,这首诗被作曲家本杰明·布里顿改编成了歌曲,至今仍被全英国的孩子们传唱。
大杜鹃,大杜鹃……
你在干什么?
四月里,我一展歌喉。
五月里,我歌唱日夜不休。
六月里,我变了曲调。
七月里,我飞向远方。
八月里,我得离开了。
然而,在所有欢乐赞颂的背后,大杜鹃这春日的信使却有着不光彩的一面。对于许多种的鸟儿来说,大杜鹃在春天的侵入既不美好,也更非欢庆的理由。诗人特德·休斯就在大杜鹃雄鸟的鸣叫中感受到了一种预警:
那第一声的粗俗大叫,像是一个被盗走的吻,
令日子战栗不安。
不过,正是雌鸟不那么为人熟知和令人难忘的鸣声才表明大杜鹃们的伎俩已经施行。每产一枚卵,雌鸟就会发出一串似乎耀武扬威般的咯咯叫。大杜鹃似乎是自然界最为声名狼藉的骗子,它从不抚养自己的亲生骨肉。相反,却将卵产在其他鸟类的巢中,每次在每个寄主的巢里只产下一枚卵。而大杜鹃雏鸟孵出之后,会将寄主的卵和雏鸟推出巢去。每年夏季,数以百万计小型鸟类的卵和雏鸟会被大杜鹃雏鸟扔出自己的巢。一旦大杜鹃雏鸟独占了寄主巢,这对义亲整个夏季都会忙于抚育幼小的大杜鹃,全然顾不上繁育自己的后代了。
对我这样的博物学家和科学家来说,大杜鹃的叫声不仅是春日的预告,而且是一份邀请——邀请我去解决一个旷日持久的难题:大杜鹃行为如此反常,它是如何逃脱惩罚的呢?
作者:[英]尼克·戴维斯
编辑:袁琭璐
责任编辑:朱自奋